2021年12月17日上午,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科学组与数学组展开了一次跨学科的教研主题展示活动。“学科融合式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力手段。本次活动准备时间历时半个多月,在本次的学科融合研修活动中,课程融合的魅力得以体现,新颖的教研形式令老师耳目一新。

本次汇报活动原本分三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观点报告——分观察组评课。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课堂教学展示无法进行。就由两位执教老师做教学设计的解读,最后由数学教研组组长顾国庆老师做最后的总结。

首先科学组张丽萍老师就为什么选择《气象播报员——降水量的秘密》这个内容进行融合进行说明。在科学课上,三年级的学生不但要学会看一格代表多数的条形统计图,并且还要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而在数学教学中,相应的内容要到四年级才学。学生的知识出现断层,这给科学课中的整理数据、数据分析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这也就是一开始数学和科学融合的起因。张丽萍老师执教前两个版块: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模拟降雨实验。这也给数学的收集数据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和数据整理分析的必要性。

其次由数学组的林烁娴老师代表数学组做数学版块做意图说明。数学组就由收集到的降雨量引出降雨量等级介绍,从而引发孩子们想一起探索各组的降雨量分别是哪种等级的需求。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动机已经跃然而出,在进行多图的比较后,学生自然而然突破以一代十的难点。之后,学生根据每组的降水量进行气象播报。到这里为止,学生的数据分析还没结束。老师又提出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可以一眼看出9个组中,几组的降雨量属于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老师给出整合好的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图的优点,把得到的信息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所学得到实际运用。

然后顾国庆老师就学科融合的意义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首先是数学上的意义,解决了数据来源问题,让原本与学生无关的数据,变成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验数据,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经历了整个条形统计图当中的整个研究过程。第二科学上的意义,突破了“条形统计图”的认知障碍,同时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对降雨量的等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第三学科融合的尝试可以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拓展网状思维、提升综合素养。最后对教师而言,打破了学科壁垒,提供了互相补充学习的机会,开拓格局视野。将大单元视角从本学科延伸到多学科。

最后徐立琴副校长对本次学科融合教研给予高度评价,开启了跨学科整合教研的先河,两组的合作为跨学科教研设计了一个教研模板,找到了跨学科教研的切入点,聚焦“有用”两个字来统整整节课的设计。

相信通过这样的融合课程主题教研活动,各个学科在学科共通,学科融合等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有更深的认识,更多的尝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更好的课堂,为跨学科协同教研提供更好的研修路径。

撰稿:夏燕芬

审核: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