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故事系列

——小小蚕宝宝,大大责任心

讲述者:大塘园区中二班 王老师 竺老师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开始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意思是:小满时节,小麦逐渐饱满,麦穗逐渐成熟,但是还没达到完全成熟。旧时,我国南方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而小满节气,相传为蚕神诞辰,即“祈蚕节”。可爱的蚕宝宝和孩子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走近大塘园区中二班小朋友的探索活动,一起去看看吧!

☆初见之奇——一个神秘的盒子

5月的一个早上,阳阳带来了一个盒子,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呢?孩子们纷纷聚在一起,讨论开了。

“这些黑黑的是什么?蚂蚁吗?”

“是黑虫子吧!”

“是毛毛虫吧!”

“这是某种小动物的便便吧。”

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知道了这是蚁蚕,长大以后就变成蚕宝宝了。

在教学活动《蚕的一生》中,我们对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蚕宝宝探索的欲望。

我们分别认领了属于自己组的蚕宝宝,并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刚拿到蚕宝宝时,有的兴奋地叫着:“我看到蚕宝宝的脚了。”有的说:“蚕宝宝在桑叶上咬了一个小洞洞。”

在我们的细心地照料下,蚕宝宝长大了,而且开始蜕皮了。蚕宝宝为什么会蜕皮呢?原来这些小可爱们不断的吃桑叶,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蜕皮的现象,每一次蜕皮蚕宝宝都说明蚕宝宝又长大了一点。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明白了,就像我们每长大一点,原来的衣服就穿不下了,需要换上新的衣服呢。

☆探秘之旅

“老师,你快来看看,我们组的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呀,怎么不动了?”随着皮皮的一声惊呼,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元宵:“我猜蚕宝宝一定是得了皮肤病吧,你看它身上的皮肤都变成黄色了。”

诺诺:“不对不对,它们一定是吃坏肚子了,它们的便便都变成绿色的水了。”

于是我们结合蚕宝宝出现的症状,一起查找资料。最终我们得出了结论,原来是蚕宝宝的食物出现了问题——因为桑叶是放在冰箱里保存的,蚕宝宝吃了寒冷并且有水的食物,导致了蚕宝宝出现了生病的情况。

小小铲屎官上线:让生病的蚕宝宝住进隔离室

分析与思考:在本阶段的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对蚕宝宝的探究热情,以及他们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蚕宝宝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欣喜。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能够提出问题正是幼儿在积极思考的表现。

☆茧房基地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蚕宝宝在一个盒子里已经住不下了,怎么办呢?我们打算为蚕宝宝们造个家,让它们住得更舒服、宽敞吧!

介绍材料

收集材料并分组制作

蚕宝宝结茧了,我们看着一个个雪白的蚕茧惊讶不已。同时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发现:蚕宝宝都选择了在“家”的角落里面结茧,但是一个家只有四个角落,我们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足够的“茧房”,蚕宝宝该怎么结茧呢?于是,我们开始准备自己动手制作“茧房”。

我们的尝试:用隔一段距离的方式,在纸板上剪出一个小小的口子,再将这些剪好的纸板纵横摆放进行拼插。

我们的问题:做好的茧房太小了,无法容纳一个“蚕茧”。

我们的解决办法:

测量蚕茧

借助工具

用尺子量一量蚕茧的长度,用记号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出宽度相等的直线,再用剪刀沿着直线一一剪下,再次采用拼插的方式制作“茧房”。

我们的问题:茧房还能怎么做?

我们的解决办法:

棉签+皮筋

雪糕棒+皮筋

分析与思考:蚕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蕴含着学习的契机,为蚕宝宝制作茧房正式一种可操作性的学习。借助网络、向有经验的成人询问、自主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茧房的制作让幼儿将思考变成了行动,从感知到实践操作。

☆蚕丝工坊

在大家不断探索努力下,我们收获了许多供蚕宝宝结茧的“茧房”,通过家园收集材料与集体学习活动,我们了解到蚕茧是制作丝绸的原材料。那么,胖乎乎的蚕茧是怎样经过华丽的变身,成为美丽的丝绸的呢?

煮茧

绕丝

抽丝

我们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收集抽丝工具,并将它们带到幼儿园,比如:一次性筷子、树枝、吸管、剪刀等。期待已久的抽丝活动开始啦!

我们的发现:

▲ 在煮茧之前要先把蚕茧上的乱丝取下来。

▲ 蚕茧一定要煮软才可以哦。

▲ 表面光滑的工具很难找到蚕茧的线头,而那些表面粗糙的工具能更快的抽出丝来。

☆扎染工坊

第一次尝试:将白色绸布直接放进调好颜料的牛奶杯里。

我们的问题:染好的布没有图案变化,颜色比较单一。

我们的方法:添加了辅助材料皮筋、小球等,先使用辅助材料将绸布进行固定,再打开进行晾干。

第二次尝试:

我们的问题:染好的布色彩缺乏变化,还不够漂亮

我们的方法:将各种颜料放进开口较小的容器中,并将它们放置展台上,方便幼儿使用。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挤在绸布上,打开进行晾干。

☆香袋工坊

经过查询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蚕宝宝的便便有明目、透气等特点。于是我们决定将漂亮的绸布与蚕宝宝的便便,进行完美的结合——蚕宝宝“香囊”由此诞生。

边缘固定

封口(扎带、缎带)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蚕沙枕头),利用扎染的绸布作品与蚕沙进行结合,萌生了制作蚕沙“香囊”的想法。教师投放了不同的材料供孩子们进行香囊的制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选择皮筋、丝带、扎带用于香囊的封口处,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能力层次需求。

☆分享之趣

在主题开放活动当天,通过幼儿熟悉的“游园游戏”的形式开展,前来观摩的教师只要完成游戏券上的所有游戏活动,就能得到一枚蚕茧为礼物。

记录茧房使用材料及制作情况

分享抽丝经验

展示扎染工艺

制作蚕沙香袋

写在最后:

“小满”时节,大自然处处萌发出绿色的生机。孩子们在本次“你好蚕宝宝”的节气主题中,了解了许多关于小满节气的知识:从“祈蚕节”链接饲养活动;从初遇蚕宝宝时的“无从下手”,到熟练地照顾蚕宝宝,利用蚕茧、蚕沙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照顾蚕宝宝活动中培养耐心与爱心;在制作隔离室活动中提升责任感;在建造茧房的过程中感知空间与团队合作;在抽丝活动中了解工具的特性;在扎染活动中学习捆绑、感受色彩;在香囊制作中进一步掌握粘合与打结的技能……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探索!

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体验探索的乐趣,萌发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始终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想法,给予其大量探索与验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关于蚕的相关知识,习得分析、比较、记录、分享等探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小满小满,小得盈满”,孩子们在二十四节气生活课程中,不断“丰满”节气知识,感受传统节气活动的独特魅力,所谓成长,或许就是从积累每一个小小的收获开始的。

撰稿:竺余铣 王静娴

摄影:各班老师

美编:竺余铣

审核:王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