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故事系列
——谷雨捕虫记
讲述人:沈塘桥园区中一班小朋友、姜老师、包老师
谷雨不是天气,而是24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它的结束也代表春天的结束。谷雨顾名思义就是播谷下雨的意思。
在自然界:
谷雨节气中有一习俗——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及人的伤害,人们一边进田灭虫,一边贴谷雨贴。
在幼儿园:
在植物角灌浇植物时,我们无意发现一只死了的昆虫,大家围绕这昆虫开始谈论。“它的壳是五颜六色的,它应该会飞吧?”有人反驳说:“可是它没有翅膀,应该不会飞吧。”“它怎么在植物角,是不是喜欢吃我们的植物?”……大家对这只死去的昆虫产生了兴趣。
在幼儿园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我们得知,可以去参观自然博物馆里的昆虫标本,于是老师设计了调查表,让我们对昆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一)了解昆虫
1.昆虫调查表
我们以绘画的方式对昆虫的结构特点进行记录,发现昆虫的基本特征。根据各类昆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根据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2.区分益害虫
我们在幼儿园里寻找昆虫较多的地方,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昆虫的生活习性,通过绘画的方式把益害虫进行分类。
(二)捕捉昆虫
区分益害虫、认识昆虫身体结构特点后,我们就要开始捕虫计划啦!
我们要用什么工具捕捉昆虫们?昆虫喜欢什么东西,经常会出现在哪里呢?
1.收集捕虫工具
小朋友开始在家中挑选可以捕捉到昆虫的工具,爸爸妈妈们也给出很多好的建议,纷纷鼓励支持小朋友把家里的捕虫工具带来幼儿园。
2.初次捕虫
准备好工具了,我们就要开始使用自己收集的工具,在幼儿园里捕捉虫子啦!
我们的问题:捉不到昆虫,昆虫会逃跑。
我们的探究:为什么会捕捉不到昆虫呢?
老师:我们看到昆虫了,用网去捉,为什么没捉到?
馨馨说:“昆虫会飞,飞得太快了。”
老师:我们捕捉到了昆虫后,怎么又被它跑掉了呢?
笑笑说:“我觉得可能是网太大了。”
康康说:“我们没有一次性捉到很多昆虫,一只在网里很难看清,如果有很多昆虫就不容易全部跑了。”
老师:“那有你们什么办法可以吸引更多昆虫吗?”
轩轩说:“可以用东西吸引昆虫,昆虫喜欢亮亮的颜色。”
(三)粘虫板实验
通过交流后,我们开始自制可以吸引昆虫的粘虫板的颜色实验。
我们在各种颜色的卡纸上贴满了双面胶,把自制好的各种颜色粘虫板,放在了幼儿园内各个地方。
经过一个星期我们查看实验结果,除了发现黄色相对其他的更能够吸引昆虫。我们还发现了其他有趣的现象。
我们的发现:1.自制黄色粘虫板放置园内各处,但并不是都能够捕捉到昆虫。
2.以粘贴的形式,粘贴在地方、墙上、玻璃上的粘虫板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昆虫。
小朋友们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昆虫在空中飞容易撞在墙面上,放粘虫
板的地方昆虫不喜欢等等……经过第一次的实验,小朋友对制作粘虫贴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猜测,我们开始了站立式粘虫板的实验。
通过第一次实验结果对比,我们投票选出了六个实验点,把平面的粘虫板升级成能够站立的粘虫板,把双面胶替换成不干胶。
在尝试中我们发现:即使根据多次实验,选出了园内昆虫较多的地方,也将粘虫板更改为更易捕捉到昆虫的站立式,但是捕捉到的昆虫依旧不多,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能够使用什么办法吸引到更多的昆虫呢?
孩子们说,可以用腐烂的食物,容易吸引昆虫。
1.昆虫喜欢甜味、或是气味重的物品
2.收集刺激性较大的食品、材料
对比实验:将食品等材料放入瓶中与粘虫板放置在同一地方。
实验发现:实验对比发现,捕虫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昆虫。
(四)捕虫瓶实验
于是我们开始了有关气味的实验,但是第一次实验并不是很成功。
我们的发现:
1.配置材料不同的捕虫瓶放置同一地方,并不是所有的捕虫瓶都能够捕捉到昆虫。
2.能够吸引到昆虫的捕虫瓶有部分昆虫会飞走。
我们的思考:
纳米说:“可以在捕虫瓶上设置一个不易出来的开口。”
小雨说:“我的捕虫瓶里有很多虫子,我放了很多糖。”
老师:那怎么样才能知道捕虫瓶中放的材料多少呢?
卢晨说:“我们可以记下来呀。”
参考大家的思考提议,我们开始改造捕虫瓶,设计记录表。小朋友们自主选择捕虫瓶配置的材料,对配置捕虫瓶内计量进行记录。
经过不断的实验改良,我们发现,放置在楼梯底下的捕虫瓶捕捉到的昆虫较多。根据记录表发现,糖放置较多的捕虫瓶捕捉到的昆虫也较多。
我们的捕虫实验成功啦!
我们的感悟: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节气特点开展探究活动,拉近了幼儿与节气的距离。
通过猜测、实验、思考、了解的循序渐进过程,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和各项经验的积累。
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契机,让真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点。
撰写/包雅婷
摄影/姜倩卉 包雅婷
美编/包雅婷
审核/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