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探寻任务型课堂转型,推进大任务课堂的进阶研究,以学历案引领的方式进行课堂实践的探索。11月19日,“陆淑芳名师工作室”结合学校课堂教学节,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陆淑芳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转型,于实践反思中优化学历案,促进师生成长。文澜实验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听课研讨,收获颇丰。
磨课分两组进行,每组一课,名师引领,把课磨熟,把课磨精、磨好,逐步推进。两组分别由沈玲吉老师执教《重叠问题》,陈倩倩老师执教《对折中的数学问题》。
沈玲吉老师:层层递进 深化思维
上课伊始,沈老师创设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引发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于是,研究重叠问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
沈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通过分段考虑、动态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重叠问题的基本解题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陈倩倩老师:从简单入手 重视学生思考路径
陈老师从生活中的“拉面”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精心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交流,共同梳理总结这类问题的规律。
课堂上,陈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绳子作为学具。学生根据学历案提示,明确每个环节的步骤和小组交流的内容。通过折一折、数一数、填一填、找一找等方法发现绳子对折中的规律,记录自己的思路并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维碰撞,头脑风暴
磨课组的老师们进入课堂观察,仔细记录,互相研讨,先后进行了说课、评课。
蒋英婷老师就《重叠问题》进行了说课评课。学生对于“重复部分要减去”是有经验的,但只留在表面,难以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或数学符号表达。因此,先通过学习任务一解决思维难点,然后再放手让孩子进行分工合作。在磨课过程中一遍遍修改,多次调整指导策略,精益求精。
鲁春老师就《对折中的数学问题》这一课,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着重说明了学历案的使用特点:教学设计中蕴含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两位老师客观的评价了今天的两节课,点评到位,同时提出了宝贵的思考和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引领,提升促发展
本次工作室活动有幸邀请到拱墅区教研员孙钰红老师和吕立峰老师观摩指导。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课堂的高水平、高呈现,同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孙钰红老师评价:聚焦深度思维,关注核心素养
学历案的基石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的任务型课堂为学历案的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两位老师设计了“真”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两堂课都聚焦深度思维,关注核心素养,让学生从抽象变具体,建立了解决“重叠问题”、“对折问题”的模型思想。
最后,工作室的领衔陆淑芳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小组成员在这次活动中的努力和提高,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同时,在大任务驱动下,如何借助学历案做到个性化教学将是工作室下一阶段的活动方向。
路虽远,行之将至;步虽小,恒而能达。老师们用坚韧、实干、创新彼此滋养,在研修中成长,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聚焦学历案,让课堂有效,让学习增值!
撰稿:陈炯杰
摄影:陈炯杰
审核:陆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