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主题中学习经验的可视化“留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也是教师评价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2020年12月1日,杭州市沈塘桥幼儿园开展了园本化节气主题下幼儿学习过程性“留痕”的研修系列活动。

现场观摩 问题导研

针对大班立冬节气主题下生成主题《足球小将》,利用《导研记录表》通过对班级“留痕”环境的调研和对幼儿个别化学习的观察,引发大家对于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留痕”的内容、呈现方式、价值目标等问题的思考,理解幼儿学习过程性“留痕”不仅是幼儿活动的一种形式,更是幼儿探索、发现的思维过程,幼儿在环境中的“留痕”促进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之间更充分的互动。

幼儿向教师介绍自己在主题墙上的“留痕”

教师观摩交流幼儿在主题中的“留痕”

足球拉拉队员们根据自己的创编记录排练,向老师介绍自己画的乐曲图谱

班级环境中幼儿的“留痕”

碰撞反思 经验跟进

在观摩调研后,教师针对在节气主题下幼儿学习过程性“留痕”进行研讨。在回顾现场调研的过程中,教师们感受到环境中的“留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能够运用绘画、表格、导图、符号、语言、前书写等多种方式进行“留痕”,表达并梳理自己在主题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不同的区域中呈现的丰富多样的“留痕”样态,同一种内容呈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分析《足球小将》主题环境的同时,也讨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副园长王秋君指出:“留痕”不仅要呈现出幼儿的体验探究内容,更要呈现幼儿在过程中获得了什么经验。让环境不仅丰富且更有价值。同时,提出不同年龄段在环境中“留痕”差异的思考,在后续实践中继续跟进。

与教师共同回顾现场调研情况

教师针对调研情况进行研讨

在园本化节气主题实施过程中,幼儿在不断体验、探索、发现中得到推进和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关注并支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留痕”,更好地发挥环境的价值,让环境“说话”。此外,通过教师的调研观察、研修讨论,激发教师对于幼儿学习过程性“留痕”的意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园本化主题实施能力。



撰稿:王秋君

摄影:傅奕婷

审核: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