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了目标又不想去行动,或者定好了计划却迟迟没有去做。我们成年人其实也常这样,这是为什么呢?作为家长,当孩子“行动困难”时,我们又可以怎样引导?快进入本期的家长心课堂来了解一下吧。
小剧场
小明:妈,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了,我准备以后回家就写作业,不出门玩了。还要花1个小时自习,再看看课外书。你看着吧,这次期末我一定会逆袭!
妈妈:真的?那现在赶紧去写作业吧。
小明:我是说“以后”,就是从明天开始。
妈妈:就知道你做不到。赶紧去做作业!
小明:我自己会安排,现在有点累了……
……
小明有了学习计划,却难以行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有很多人在做较难的事情,会下意识地退缩,会选择不去努力、不去行动。为什么呢?一方面,如果不去努力、不去行动,那么当没有达成目标时,我们还有借口说“没努力才没做到”,还能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可如果当我们努力去做了,到最后还没有成功,这就会带来挫折感、失败感。
另一方面,人们对能力(智能)其实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认为能力(智能)是可以通过学习得以增长的;而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智能)是固定的,通过学习得不到本质提高。由于人们持有的能力内隐观念不同,他们的目标定向(也就是行为动机)就存在差异。前者会采取“学习目标定向”,他们的动机是在任务中学习能力;而后者为“成绩目标定向”,其行为动机是为了在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因此,当看到孩子本能地退缩时,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谈谈学习动机以及能力的话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家长需要在平时与孩子沟通时,传递“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增长的”这样的思维,鼓励孩子勇于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可以怎么做呢?
锦囊妙计
锦囊一:鼓励的技术
阿德勒认为:“一切的人生困扰都源自于勇气的缺失”,而鼓励则能够帮助个人找回勇气,去克服人生中的困难。
小明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还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这说明他有要好好学习、努力备考的动机,也很渴望成功。我们来想想看,小明为什么要告诉妈妈?为了好玩?为了吹牛?为了表扬?其实真的行动起来是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这时,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给到孩子一些“勇气”!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听到你打算努力备考,我觉得你真的很有勇气!”
想想,还可以怎么和孩子说呢?欢迎在后台留言。
锦囊二:强调努力和过程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Dweck特别提出:父母与孩子在日常互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强调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而非天赋、聪明,这决定着他一生的思维高度。
这里,小明感受到妈妈的支持后,心理能量提升了起来,离行动就近了一步。但如果他是怀着“证明自己的能力”的动机,就难免会为了避免失败而不去努力、不去行动。因此,我们可以向孩子强调“努力”,告诉孩子“努力去做,一点一点提升能力”、“学习是个长跑,在过程中慢慢进步”、“目前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正在解决的路上”等。
锦囊三:番茄工作法
虽然番茄工作法是个时间管理的方法,但它也能较好地帮助孩子培养立即行动、专注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番茄工作法的重点有四:一是聚焦当下的一件具体的事情;二是定个番茄时间,比如25分钟;三是在这一个番茄时间内专注做事,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间满,闹钟响起。四是及时强化,既一个番茄时间结束后,休息一下或做点喜欢的事情,但要定好休息的具体时长。
妈妈可以帮助小明确定当下要做的一个作业是什么,而非“赶紧去做作业”笼统的指令。然后,和小明定个时,比如25分钟,约定在这25分钟内要专注写作业,不做无关的事情。最后,闹钟响起,小明可以吃点好吃的、玩个10分钟等,接着继续下一个番茄时间。
其实,要让孩子行动起来,而且是专注地投入,真的是件比较复杂事情,里面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家长持久有耐心地陪伴,需要我们家长悉心、科学的引导。虽然有些难,也请家长们不要退缩,努力去行动,因为我们都正在“解决的路上”!
文澜实验心理热线持续开通,如需咨询,可以通过QQ联系。
唐老师:QQ1025386823(加好友请注明班级姓名)。
时间:9:00-17:00
服务人群:我校师生、家长
【其他官方服务平台】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微澜心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