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早晨,仔仔来园后迫不及待地和老师分享:“老师,我好像长高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妈妈说的,她用笔给我在家量的。”

区域游戏时孩子们用牛奶杯搭建了“一堵墙”,引发了比身高的热潮.......

欣欣:“仔仔,你过来比一比”仔仔走到牛奶杯前用自己的手从头顶和到牛奶杯顶比划了一下,开心地笑着说“我比它高”

另一边惜文和小雪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和牛奶杯“比身高”小雪看到惜文用手比划着,对她说:“一样高”

量量......有多高

·量量“我”有多高

孩子们对量身高这么有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回家量一量吧,看看孩子们是怎样用家中物品给自己量身高的呢?

思妍:我有5本哥哥的课本那么长。

瑞瑞:我有24个三角形磁力片那么长。

欣欣:我有5根筷子那么长。

开开:我有8包纸巾那么长。

大家在分享自己量身高的“初体验”时,也有一些疑惑。

洋洋:“她比筷子多了一点”。

佳佳:“我比晾衣杆高了那么一点”。

......

·测测“它”有多长

我们用家中的物品给自己量了身高,那我们幼儿园里每天吃饭都要用到的桌子有多高呢?

“我们可以用纸卷芯来量一量”“我们可以用固体胶”......

来看看我们的测量现场吧!

孩子们在幼儿园“量桌子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旦旦:“纸卷芯放上去就太长了,换个短的又不够长了”

小树:“积木竖着太长了,我们还是横着放吧。”

来看看我们测量的结果吧!

原来用不同的物品测量桌子的长度,选用的物品自身越长,所用的数量就越少,自身越短,数量就越多。

但是测量时总是“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怎么办呢?为了测量时能够更加准确,避免“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大家决定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尺子。

这些工具都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原来1厘米的长度和孩子们大拇指甲盖的长度差不多。

那我们再用这些专业的测量工具去幼儿园里量一量吧。

我们量了这么多东西,他们到底有多长呢?

·测量记录

晨间锻炼时大家在跳远:“哇,他跳的好远啊”“我能跳的更远!”

那怎么知道他跳了多远呢?“有了!我们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可量”还是“不可量”

在体验过自然物测量以及专业测量后,孩子们对于“测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有没有不可测量的东西呢?

有一些不可测量:

轩轩:水滴该怎么测量呢?水滴一碰到地上它就会变成水。

轩轩:病毒不可以测量,病毒这么小,我们都看不见。

悦悦:病毒这么小的话,我们也没法测出它真正的长度,因为它太小了。

小雪:海浪也没法测量,我说的是天热的时候。

悦悦:宇宙怎么量呢?

轩轩:空气怎么测量呢?

惜文:音响的声音怎么测量呢?

小雪:软的东西,怎么量呢?

所有东西都可以量:

瑞瑞:可以把水滴装在一个小瓶盖里,然后把尺放在前面量。

旦旦:我们可以用显微镜看着它,然后用尺子量。

沛沛:我记得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我们可以用电子显微镜。

沛沛:可以冻成冰块再测量。

小雪:不是可以坐着宇宙飞船,然后把软尺粘到飞船上,让飞船带着软尺飞吗?

佳佳:空气可以测量,是因为它无处不在,地球的每个角落跑一遍就可以测量了。

悦悦:我们看一下这个声音最终能放多远,如果放的很大,我们也很远,那说明它的厘米很多了(跑到直到听不到的地方,量出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可以测量了)。

悦悦:我们用一个盒子把它装起来再量。

大家说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物,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呢?时间可以测量吗?

悦悦:时间是一直没尽头的。

果果: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它根本没有停过一次。

如果时间不可测量,那永远有多远呢?

沛沛:直到地球毁灭。

悦悦:到世界末日的时候。

孩子们对待“时间”的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会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听起来也是极富哲理性,面对孩子们的独特思维,我们以辩论的形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我们的爱有这么“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间能否测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那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可以怎么测量呢?

我们是这样说的:

悦悦:等到忘记,解散的时候那不就可以啦?(直到生命尽头)

佳佳:对妈妈说我爱你100次。

沛沛:可以用机器测量心脏跳动的次数。

悦悦:如果你爱他,那等到他不爱你的时候(我们之间的爱断开的时候),就可以测量了。

书上是这样说的:

这本图画书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

听了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孩子们都想用自己的方式“量”出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我对你的爱有这~么长”。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中》谈到“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孩子们擅长解释他们所听,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事情,未必与我们成年人对世界的理解相一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们解释和理解世界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成长中葆有好奇的天性,敢于向世间的一切发问,守护好“孩子们的宇宙”。


编辑|郑泽

审核|王真真